
中方融媒7月17日讯(通讯员:储芸蔚)当红色故事回荡在烈士陵园的松柏间,当激昂的歌曲飘扬在袁家村屋场内,当议事亭敲起清脆铜锣、风雨桥上传来阵阵欢笑——这个七月,中方县“青语乡声”宣讲团,正用脚步丈量着基层的土地,以“湘”村微党课为载体,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乡村振兴实践熔铸成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话”,奏响了一曲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红色基因代际传 初心故事润人心
“这座纪念碑下,长眠着和你们哥哥姐姐年纪相仿的英雄……”在花桥镇烈士陵园,宣讲团成员肖亿涵的讲述让60余名中学生红了眼眶。这场沉浸式“湘”村微党课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眼神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仰与钦佩,在红色故事的浸润下,一颗颗爱国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我想感谢这些革命烈士,未来我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学生们的回答字字铿锵。
铜湾镇黄溪村的风雨桥上,党龄50年的老党员杨绍葵为在场的青年干部们分享自己见义勇为、初心不改的故事,坚定了青年干部们扎根基层的决心;袁家镇袁家村的村民活动室内,由宣讲团成员刘雨薇领唱的红色歌曲让老党员杨英仕激动地起立合唱,铿锵的旋律在屋场久久回荡,红色信仰在代际传唱中完成接力,凝聚起青年干部投身乡村建设、共创美好明天的坚定共识。
田间地头搭讲台 政策春风入农家
“蝴蝶兰怎么种能卖得更好?”在新建镇康龙村的议事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湘”村微党课正悄然掀起乡村振兴的热潮。村民杨兰海快人快语,率先提出问题打开了话匣子。宣讲团成员邓皓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三农”政策宣讲,更带领村民们对比周边村镇花卉产业数据,用“产品IP化”“数字赋能”等新理念破解“种什么、怎么种、为谁种”的产业难题;驻村工作队则对活动中收集的意见进行整理,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计划,在村民热烈的讨论中“康龙花语”品牌策划方案已初具雏形。这种“问题导向式”宣讲,在袁家镇同样引发热烈反响——当宣讲团结合油茶产业解读乡村振兴政策时,村民们自发搬来板凳围成圈,把“屋场”变成了“课堂”。
在铜湾镇黄溪村,“青语乡声”宣讲团更把课堂搬进了生态果园。宣讲团成员储芸蔚一边向果农杨长友学习助农直播技巧,一边向村民宣讲着惠农政策。这场“劳动+宣讲”的“湘”村微党课,不仅让“宅基地确权”“第二轮土地承包延期”“农业保险补贴”“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条文变得鲜活,同时让党的好政策新理论精准送到农家院。
青春践行初心志 实干浇灌振兴花
“以前觉得政策离我们农民远,没想到现在让我们在镇上、在村里都能学到了。”铁坡镇培丰村村民们的感慨道出了“青语乡声”宣讲团的宣讲实效。
在铁坡镇“湘”村微党课的课堂上,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畅谈乡村振兴与作风建设,宣讲团成员向鑫杰将收集到的23条建议转化成了具体整改清单;泸阳镇中心敬老院内,宣讲团成员管孝凤将安全防护、健康养生等与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要点整理汇编成200余本实用手册,逐一分发到每位老人手中;在各场“湘”村微党课现场,宣讲团成员共积极认领了100余条村民“微心愿”,从“辅导暑期作业”到“帮忙晒辣椒”,“青语乡声”宣讲团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
截至目前,中方县“青语乡声”宣讲团足迹已遍布中方县多个镇村,宣讲活动已覆盖600余人,形成了“理论宣讲—实践互动—成果转化”的闭环机制。宣讲团以“青春之声”点燃了基层理论学习的“燎原之势”,以“青春之力”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中方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责编:杨丽群
一审:杨丽群
二审:李莹
三审:谌澄锋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学而时习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